電鍍要注意哪些細節
說道電鍍,是一門化學應用學科,學問比拋光泛了許多倍。電鍍分為各種鍍種,對于水晶燈來說,國內無非金、銀兩種顏色,誰買水晶燈不是希望金壁輝煌或是銀光閃爍呢。銀分普通銀和銀,化學方法不一樣,當然質量也有區別,從色澤就看的出來,越白越亮當然就越好。鑒別方法:一米小卷尺。鑒別難度:知道卷尺怎么橫著刮就比較簡單。眼睛看了金壁輝煌不算,拿個鐵片或白色的鑰匙,橫著刮一下電鍍平面的表面(就像用刮胡刀刮胡子這樣的姿勢)。
1.刮下來的是白色的粉末一般說明是24K,刮過的地方只有刮痕沒有變色,用手摸一下,痕跡幾乎就看不到了。
2.刮下來的是橙色或黃色粉末,就說明不是24K金,不管什么金,只要不是24K的刮下來的粉末顏色都大致一樣,刮過的地方
3.呈現銀色,說明是電泳金。
4.呈淡黃色,就是其他那些代金了。有一種打底的24K金,就是為了節省24K金鹽的用量,鍍24K金前先鍍一層仿金(淡黃色)再鍍24K真金,這樣就可以鍍24K金薄一點,所以節省成本,一般顏色都有一點偏色,偏青的較多,質量只能自己猜了。在我們看來,只有24K金才可保證其長期的品質。鑒別24K金是否打底,一般如果要簡單的話,通過非直接照射的太陽光下的色澤來判斷,鑒別難度很高,廠家一般通過選擇電鍍廠來規避這個問題。電鍍的保質期根據不同的鍍種不同,和消費者當地的天氣情況也有很大關系。
5.除了金屬未電鍍完全部分的銹蝕擴散外,更多的電鍍問題是:
1)表面光亮度下降,好的電鍍產品開箱時有多燦爛,那么兩年后,用軟布一擦同樣還是這么燦爛。一般的電鍍產品會在一段時間后變得灰暗,是不是僅僅灰塵覆蓋的原因,用軟布擦擦即可知道。
2)變色,從電鍍的表面往深層看,發現金屬材料的表面有,這也是電鍍的原因,說明金屬和電鍍層起反應了,嚴重的情況,燈會很難看。
3)銹蝕,有的小件,電鍍馬虎,后會整體銹透,變成黑色。
金屬表面處理的影響因素
1、 氧化皮的的影響,金屬表面在軋制的高溫條件下,不可避免的生成一層氧化皮,主要成分是鐵的氧化物的混合體,從結構上看大體為三層。在外界環境條件的作用下,如溫度、濕度、外力、氧和鹽等,這些氧化皮會開裂,剝離、松動、若除不干凈,它將會對防腐層有很大的破壞作用。2、 表面污物的影響,這里所說的污物是指鋼管表面未除凈的銹蝕產物和灰塵等,還應包括表面處理后鋼管表面未清理干凈的殘留物顆粒和表面處理后未能在規定時間內涂覆而產生的新銹,由于他們的存在,防礙獲得平滑均勻防腐層,削弱其與基體的附著力,使得涂料不能與鋼表面直接接觸,造成涂料的附著力降低,影響防腐層的使用壽命。3、 可溶性鹽的影響,當防腐層覆蓋的鋼表面存在有可溶性鹽時,由于防腐層的內外的滲透壓不同,空氣中是水分將透過防腐層滲入鋼的表面,與可溶性鹽結合造成鋼表面的腐蝕而剝離防腐層。在這一因素中,氧化物是主要的可溶鹽,因其滲透能力,故在國內外的表面處理標準中,都對它有明確規定。4、 粗糙度的影響,防腐層與金屬表面的附著力是由涂料分子中極性基團和金屬表面原子間的相互吸引所決定的,除了物理作用外,機械作用是主要的。金屬表面經過噴射處理后,表面粗糙度明顯增大,甚至可以增大到表面積的20倍。隨著粗糙度的增大,表面積顯著增加,防腐層與金屬表面積的附著力就會相應增加,同時還給覆蓋層的附著提供一個合適的表面幾何形態,利于分子吸引和機械錨固作用。表面處理外表的粗糙度通常為60—100微米表面處理是控制防腐層的關鍵環節,無論在現場還是在工廠里進行表面處理,對于設備、處理的工藝、質量控制的手段及操作人員的培訓都是要嚴格把關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表面處理質量。表面處理的方法1、 清洗2、 除銹